首頁 大陸速覽

“新股王”誕生,80後江西首富贏麻了(美中報道)

2025年8月27日,A股市場迎來歷史性一刻。

國產AI晶片龍頭寒武紀股價持續走強,拉升漲近10%,股價(1464元)一度超越貴州茅臺,成為“新股王”。

這意味著,中國科技企業,站在了A股之巔!

這家專注於AI晶片的公司成立於2016年,2020年登陸科創板,曾經曆長達三年的低谷期,股價一度跌破50元/股。

2022年末,美國將36家中國科技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以限制中國晶片和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

人們注意到,這36家公司中,竟有將近三分之一都是寒武紀及其下屬系列公司。

“美國的制裁榜,就是中國企業的光榮榜”——這句話用在寒武紀身上再適合不過了。

面對美國的嚴厲封鎖,寒武紀不僅扛了下來,更讓人驚訝的是,“寒王”開啟了驚人的逆襲之路。

不僅技術持續突破,在業內有著“中國英偉達”的稱號,股價也上演了逆襲神話。

2023年開始,寒武紀股價從不足50元/股飆升至超過1400元/股,最大漲幅超過25倍。

寒武紀掌門人陳天石身價也水漲船高,以1600億身家斷層登頂江西首富。

陈天石

這個文質彬彬的80後小夥,與他的哥哥陳雲霽,被央視盛讚:“他們打破了中國晶片長期跟隨的被動局面。”

美國《科學》雜誌也對兩兄弟的研究不吝讚美:“這是發生在矽谷之外的顛覆性進展。”

少年班的“天才學霸”

稍稍對手機有些瞭解的小夥伴,大概都聽說過華為的麒麟970晶片。

2017年9月,華為發佈全球首款智能晶片——麒麟970,這款晶片內置NPU(一種專為人工智能任務設計的處理器),以出色的性能,在當年的市場上掀起了一股腥風血雨。

华为麒麟970芯片

搭載該款晶片的Mate10系列手機爆賣1000多萬臺,華為也由此成為第一家把人工智慧引入手機的公司。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麒麟970中的NPU,就是寒武紀提供的。

那時,寒武紀成立只有一年,這家年輕得不能再年輕的公司,一戰成名,在業內名聲大噪。

創始人陳雲霽、陳天石是一對親兄弟,兩人都是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的“天才學霸”。

弟弟陳天石思維縝密,擅長戰略決策,在寒武紀擔任董事長兼CEO;哥哥陳雲霽比弟弟大兩歲,在幕後搞研究,擔任公司首席科學家。

一門兩狀元,共同創業,打造出一個千億級的科技巨頭,這在全球都是非常少見的事情。

兄弟倆是江西人,出身於南昌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是一名電力工程師,母親在一所中學教歷史。

陈云霁、陈天石(右)兄弟

家裏的書架上擺滿了書,涵蓋工程、科學、歷史等領域,兄弟倆以讀書為趣,從小就對科學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

在父母的教育和引導下,哥哥陳雲霽以優異的成績,14歲考入中國科大少年班。

弟弟陳天石不服氣:平時一起吃一起玩,他能行,我為什麼不行?

於是,他以哥哥為標杆發奮學習,在16歲這年也進了科大少年班。

少年班的同學都很優秀,陳天石的成績在班裏只能排到中下游,這一度讓他非常沮喪。

1996年8月陈云霁(前排蓝衣)在少年班

如今回想那段時光,陳天石倒覺得那段經歷對自己至關重要,讓自己受益終生:

“和真正的學霸在一起,會養成謙虛低調的品格。”

AI晶片的“先行者”

本科畢業後,陳天石繼續留在中國科大深造,進行電腦專業的碩博連讀。

2010年,在陳天石讀博的最後一年,他去了一趟北京,見到了在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工作的哥哥陳雲霽。

這次見面,徹底改變了陳天石的命運。

當時的陳雲霽正跟隨導師胡偉武博士,進行龍芯專案的開發。

陈云霁和陈天石(右)双双加入中科院,挑战人工智能

胡偉武是中國晶片領域的頂級專家,被譽為“龍芯之父”,我國第一款通用CPU晶片“龍芯1號”,就是由胡偉武帶隊研發成功的。

陳雲霽每天被繁重枯燥的晶片測試工作弄得焦頭爛額,有時他就琢磨,如果用AI代替人工進行晶片測試,會不會是一種好的方法?

恰巧,陳天石研究的就是AI。

兄弟倆的專業在這一刻找到了交叉點,他們認為一定可以聯手做一些事情。

於是博士畢業後,陳天石追隨哥哥,加入了中科院計算所。

陈天石(左)和陈云霁

兄弟倆一有時間就聚在一起探討研究,他們起初的想法是用AI輔助設計晶片,後來隨著思路打開,他們冒出了一個非常前衛的設想:

做一款AI晶片,解決人工智慧對算力的巨大需求。

那個年代,AI還沒有大規模興起,AI晶片更是一條全新的賽道。

由於專案過於冷門,兄弟倆連20萬的經費都沒能申請下來。

有人覺得他倆“不務正業”,半開玩笑地表示,這是一個無經費、無論文、無人問津的“三無研究”,勸他們趕緊放棄。

若干年後,回憶起那段艱難歲月,陳雲霽仍無限感慨:

“我們在一個學術界不認可、工業界不關心、難以發論文、難以申請專案的冷門交叉學科方向孤獨前行,就像在一片黑暗中摸索。”

“寒武紀”的誕生

轉機出現在幾個月後。

2010年底,在中科院計算所的一場內部會議上,陳天石兩兄弟彙報了AI晶片的構想。

與普通晶片相比,AI晶片專門針對人工智慧任務進行優化,具有更高效的數據處理和計算能力,在自動駕駛、智能家居、醫療診斷等方面有著出色的性能和體驗。

所領導被他們的想法打動,認為AI晶片很有前景,於是批准了他們的專案。並組建了專門的研發團隊,任命陳雲霽為課題組負責人。

在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兩兄弟帶領團隊,正式開始了AI晶片的研發。

他們沒有給專案起什麼高大上的名字,只是簡單地用電腦的中文拼音“DianNao”作為專案名稱,低調且直白。

一千多個日日夜夜,兩兄弟在專案上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心血。

2014年3月,他們在國際頂級學術會議——ASPLOS上發表論文《DianNao:一種小尺度的高吞吐率機器學習加速器》。

論文發佈後,在國際上引起了強烈反響,被譽為人工智慧晶片領域的“開山之作”,一舉斬獲了ASPLOS最佳論文獎。

這是整個亞洲學術界第一次在處理器架構領域獲此殊榮。

緊接著,2014年9月,他們又提出了全球首個多核深度學習處理器DaDianNao,這次的論文又拿下了國際頂級學術會議——MICRO的最佳論文獎,打破了該項榮譽一直頒給美國人的“傳統”。

陳雲霽、陳天石不斷產出的技術成果,在國際上獲得了廣泛關注,他們的論文被引用數千次,在業內名聲大噪。

計算所的領導找到兩兄弟,問他們能不能把當前的研究成果轉化成產品。

兩兄弟鑽研晶片多年,自然知道從一張設計圖紙到一枚真正的晶片,中間還需要經歷怎樣的煎熬。

但他們沒有退縮,毫不猶豫地接下任務,帶領團隊幹了起來。

他們把行軍床搬到工位邊,常常一熬就是一個通宵,每一次晶片測試,都如同一次人生的大考。

“都是用時間和心血一點一點磨出來的,我們遠不如外界想像的那樣光鮮和神奇。”陳天石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2015年,他們的晶片成功流片(即晶片試生產成功)。

這枚小小的晶片,彙聚著兄弟倆和團隊成員們的無數心血,也承載著中國AI晶片的希望。

以這枚晶片為原點,在計算所和風投資金的支持下,2016年,寒武紀(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寒武紀”是古生代的第一個紀元,同時也是生命大爆發的時代,兄弟倆將公司取名寒武紀,希望能開創一個人工智慧大爆發的新紀元。

“中國AI晶片第一股”

寒武紀公司成立當年,便發佈了他們的第一款產品——寒武紀1A。

這是全球首款終端人工智慧處理器,可應用於智能手機、無人機、可穿戴智能設備、自動駕駛等各個領域。

他們與華為公司聯手,將寒武紀1A集成在新一代移動晶片麒麟970中。

背靠華為這棵大樹,寒武紀一躍成為晶片領域最成功的初創公司。

之後,陳天石兩兄弟又帶領寒武紀,陸續開發了一系列雲端、邊緣端和終端設備中的人工智慧晶片,並先後與阿裏巴巴、中國移動等多家大公司合作,為它們提供產品。

如此快的發展速度,在晶片界是難以想像的事情。

2020年7月,寒武紀在科創板掛牌上市,成為“中國AI晶片第一股”。

前途似乎一片光明。

然而,一場巨大的危機,正在不知不覺間悄然靠近。

中國AI晶片的蓬勃發展,讓美國嗅到了危機。

2022年12月,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和外交利益為由,單方面宣佈,將寒武紀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

這意味著,沒有任何一家美國企業可以向其出口產品、技術或服務;也沒有任何一家非美國企業可以向其出口包含美國技術的設備或產品。

晶圓代工、封裝測試……所有的一切都得國內自己搞。

美國的打壓,極大地影響了寒武紀的供應鏈,給寒武紀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但陳天石並未退縮,他率領團隊成員積極應對,加大自主研發,努力突破“卡脖子”技術。

直到進入2024年,隨著國內半導體產業鏈的日漸成熟,寒武紀才終於掙脫束縛,重新步入發展的快車道。

連年虧損的“A股股王”

2024年12月31日,A股漲幅排名塵埃落定,寒武紀以387%年漲幅,奪得“A股股王”稱號,這種增長態勢,簡直比全球晶片巨頭英偉達還猛。

不過,股價飆漲的背後,也充滿了爭議。

彼時,寒武紀自2016年成立以來,就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累計虧了50多個億。

這種“拉胯”的業績表現,與不斷上漲的股價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反差,讓很多人直呼看不懂。

但今年8月26日,寒武紀發佈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營收28.81億元,同比暴增4347.82%,首次實現半年度盈利,淨利潤達10.38億元。

僅用半年時間實現淨利潤的大逆轉,打破了所有的質疑聲!

其實,此前寒武紀常年業績虧損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高額的研發投入。

以2023年為例,寒武紀實現營收7.09億元,而其全年的研發投入高達11.18億元,遠遠高於營收。

沒辦法,晶片實在太燒錢了。

陳天石頂著外界的質疑,堅持高額的研發投入。

因為在他看來,科學研究沒有捷徑可走,中國要想在人工智慧時代實現“超車”,必須狠下一番功夫。

他絕不是一個冒進的人,穩紮穩打,有著“十年磨一劍”的決心和耐性。

他說:“我們這一代企業家的使命,是把冷板凳坐熱。”

在傳統晶片的賽道,我們由於歷史原因,落後於發達國家。

但如今,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我們正以讓世界驚豔的速度,不斷追趕並快速縮小差距。

甚至在一些核心技術上,中國企業已不再是追隨者,而是正成為引領者。

陳天石對未來充滿信心:

“如果智能時代真的到來,一定會誕生新的巨頭。我不諱言寒武紀想當這個將軍。”(原創華人作者團)

網友評論

10 條評論

所有評論
顯示更多評論

「美中報道」電子版

下載「美中報導」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