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歇根大学单方面终止交大密院合作!其他中美联合项目命运如何?(美中報道)
1998年,时年37岁的密歇根大学教授倪军获邀担任母校上海交通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虽然人在美国,但交大“饮水思源”的感情一直留存倪军心中,他希望可以为母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由于时间有限,倪军决定聚焦交大机械学科的课程体系改革。他随后努力促成自己任职的密西根大学(后与上海交大达成机械学科的合作。这个想法也获得了密大的积极回应。于是,从2000年交大机械动力学院的第一届试点班开始,倪教授着手改进国内机械学科陈旧的课程,缩小中美教育的差异。项目初期,授课未成系统,经费不足,倪军根据所需课程,亲自逐个联系密大教授,邀请其在暑假期间来交大授课。倪军表示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非常艰难。
2005年,机械试点项目迎来重要的转机。时任密大校长玛丽·科尔曼代表密大对访问中国并寻求深入合作项目。已有五年基础、效果不错的机械试点班获得了密大校长的密切关注。与此同时,倪军也积极与交大马德秀书记联系沟通,商谈如何能把试点班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不久后,国务委员陈至立在中南海接见马书记和密大校长时提到,“中国政府想建世界一流大学,已经做出了不少努力,包括211和985工程,然而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显著。由于学校规模、管理体制、学科设置等差异,像哈佛、耶鲁这样的私立大学对中国公立大学的借鉴存在局限。而密大,作为公立的、综合性的顶尖大学,则是一个可以借鉴的对象,希望两校(交大和密大)能在试点班的基础上进一步合作。”
于是,从北京回到上海后,两校签订了进一步合作的备忘录,决定共同建立学院。接着,该项目因中美的文化、学术体系等差异,细节商谈了约一年,于2006年3月正式获得教育部的建院批文。2006年4月上海交大校庆时,正式对外宣布成立“交大密西根联合学院”(后简称“密院”),倪军教授出任院长。
首届密院的190余名学生中的相当部分是通过发传单招进来的。2006年交大新生报到时,人手拿到一份通知邀请他们转至密院就读。当时密院第一批学生在当年交大招生时的分数相对较低。然而,他们在2010年毕业时,已经成为交大最优秀的一批学生。
有人认为密院毕业生的优秀是偶然,然而在倪军看来这实属必然。这份信心背后的支撑,是密院的师资力量和管理体系。密院的师资人数虽然不多,但每位教授和教师在加入前都经过精挑细选。这样的过程保证密院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为培养一流的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引进了师资的同时,合理的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该院培养理念、课程设计、培养目标、课堂文化受到密大很大影响,注重教授的学术、教学、科研,注重学生的创新与实践(如:在大一就开设Vg100工程学导论课程,让学生在第一年除数理基础课程外,在实践中锻炼综合能力)。
创院院长倪军为推动中美教育合作和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既然决定要做院长,就要把美国好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带进来,同时把国内教育体系中好的方面保留,做世界上最好的教育。”
二十年前的这项高等教育的改革试点,缩小了中国教育与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差距;与此同时也为中国学生创造一个“不出国的留学经历”,即让学生在国内就能在与美国同样的教育理念下得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倪军认为,学生如果能在本科时期、在国内建立了对中国的文化、社会、工业现状等了解,未来海外学成归来后,能够在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他表示,“既然决定要做院长,就要把美国好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带进来,同时把国内教育体系中好的方面保留,做世界上最好的教育。”
如今,密院设有电子与计算机工程、机械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三个本科专业,以及七个研究生专业。其中本科设有4+0(交大本科学位项目)和2+2(交大-密歇根本科双学位项目)模式,选择前者的学生在上海交通大学完成四年的学习,毕业后取得上海交通大学的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和密西根学院的学习证书;选择后者的学生则在上海交通大学完成前两年的学习,并赴密歇根大学完成后两年学习,学生在满足两校的毕业要求后将分别获得上海交通大学的毕业证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和密歇根大学两个不同专业的本科学士学位。
交大密西根学院建院19年来,已有4000多位卓越校友。历年本科毕业生中,86%左右进入世界一流大学深造,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其中选择在北美深造的学生超过八成进入美国工科前20名的顶尖研究生院深造,遍布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分校、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等世界顶尖大学。选择就业的毕业生100%就职于国内外知名企事业单位。
交大密院官网称,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迎来了它的十八岁成年礼。这一年,密院人以无畏的胆识和坚韧的意志,面对机遇和挑战,铸就了无数辉煌的瞬间。从深化与密西根大学的战略合作,到推动中美青年交流的桥梁建设;从学生团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上勇夺双金创历史新高,到荣获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优秀典范;从人才培养到国际交流,从国内深耕细作到国际舞台的拓展,密西根学院的每一步成长都凝聚着智慧的光芒与辛勤的汗水,彰显了密院人追求卓越、矢志创新的崇高精神。此刻,让我们携手步入记忆的殿堂,共同回溯这一年来密西根学院的璀璨瞬间,为2024年的辉煌成就圆满收官,同时满怀憧憬,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请关注,公众号:交大密西根学院回顾|扬帆远航,辉煌印记!2024的璀璨密院时刻
然而,这一切于昨天戛然而止!
当地时间2025年1月10日,密歇根大学正式宣布终止与上海交通大学的长期合作,结束了这一持续近20年的联合办学关系。
该公告是在美国众议院相关特别委员会主席约翰·穆勒纳尔致信密歇根大学校长小野桑塔后发布的。在致国会议员的信件中,小野校长表示经过彻底的审查,该校启动为期六个月的流程,“正式终止与上海交通大学的合作关系”。小野称该校在重视国际学术合作伙伴关系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国家安全问题”,并将更好地审查国际学生的签证要求。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不到一年前的2024年2月,小野校长还率领密大代表团访问交大,并表示将与上海交大共同谱写教育新篇章。
在密歇根大学终止合作新闻稿中,校方称,成立于2005年的交大密院办学质量傲视众多国际教育机构,该院提供的工程学位项目获得美国工程技术认证委员会认证,其所有课程均以英语授课,几乎所有学生均远赴海外寻求国际教育体验。二十年来,双方合作关系促成众多学术交流,包括双学位项目、奖学金和出国留学机会。交大密院共计为来自密歇根大学和其他高校的上千名本科生提供全球就读体验。
密歇根大学负责交大密院的管理者强调,目前密大在读学生可以不受合作终止的干扰而顺利完成学业。这意味着已在密歇根大学就读大三或大四的学生可以继续按计划完成学业,而目前在上海交大就读大一或大二的学生无法赴美完成2+2项目。
终止合作的起因或源于去年10月的一起事件,当时5名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学习的中国公民(均来自交大密院)被指控在格雷林营地对密西根国民警卫队营地进行所谓的“间谍活动”。
作为密西根大学与中国高校合作项目的参与者,这些学生的行为引发众多质疑。
密西根州州长格雷琴·惠特默面临的压力巨大,她不仅需要就格雷林营地的安全问题向公众作出交代,还需考虑如何平衡国家安全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而处理密西根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的合作关系,也成为摆在她面前的棘手问题。
美国国会众议院相关特别委员会主席、密歇根州共和党籍联邦众议员约翰·穆勒纳尔致信小野校长,要求他关闭交大密院项目,“我们国家的所有大学都必须关闭与中国高校的联合机构,并对新兴技术研究制定更严格的保护措施。美国大学必须意识到他们是非法活动的目标,并保护其由纳税人资助的关键研究。”
小野校长于周五向穆勒纳尔通报了校方终止合作关系的决定。
此前的2020年,密歇根大学两名中国硕士生因非法拍摄佛罗里达州基韦斯特海军航空站而被判入狱。
去年10月,密歇根大学一名中国学生被控在大选期间非法投票,这是一起罕见的非美国公民投票案例。
穆勒纳尔还写道,中国大学拥有“大量与军方相关的院系和实验室、先进的两用研究项目和大型作战训练平台”,有助于推动中国军事现代化和情报能力。
随着该委员会提出国家安全风险担忧,密歇根大学成为过去五个月第三所终止与中国高等院校合作办学的美国大学。去年秋天,佐治亚理工学院宣布终止佐治亚理工学院深圳联合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则结束与清华大学的合作伙伴关系。
去年九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该委员会列举了21所与中国大学在理工科领域合作办学的美国大学,并特别指出其对于国防部资助研究项目(包括高性能炸药、无人机操作网络、核子和高能物理、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和超高音速)表示担忧。
由于美国当选总统即将就任产生的政策不确定性,对于有意选择中美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应充分考虑上述21个项目中剩余18个项目的存续风险。希望中美双方能够以更加理性和开放的态度,共同探讨如何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下,继续深化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做出贡献。(原创 成长视角 视角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