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系列218:“不自由, 毋宁死”:帕特里克·亨利——自由捍卫者(美中報道)
“不自由,毋宁死”是人所皆知的著名格言,长期以来激励人们对自由、尊严、独立或民主权利的不懈追求,这句话出自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帕特里克·亨利(Patrick Henry)之口,他于1775年在弗吉尼亚议会发表演讲时,以此呼吁人民奋起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名声大震,而这句激动人心的话也成为追求独立、自由、解放者的格言。
帕特里克·亨利1736年生于弗吉尼亚州,于1799年去世,享年63岁。他是建国之初最具活力的政治家之一,也是一位充满激情的演说家、知名律师以及坚定不移的人权及自由倡导者。他对独立建国有重大贡献,虽然从来没有担任过联邦公职,但他积极参与独立战争,凭借其雄辩的演说才能,用普通民众能够理解的语言向他们解释独立的重要性,起到了动员广大民众参与的重大作用。此外,亨利对美国宪法最初版本忽略保护民众权利的批评为宪法辩论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人权法案(Bill of Rights)的通过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同样也是弗吉尼亚人的第三任总统,建国元勋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评价亨利时表示:“现在还很难说没有帕特里克·亨利,我们该怎么办。他在维护革命精神方面走在了我们所有人之前。”
亨利一生中有许多值得称道的事迹,其中尤为重要的包括反对《印花税法》(Stamp Act)、发表《不自由,毋宁死!》(Give me liberty,or give me death!)演讲、参与独立战争、对宪法原始版本忽略民众权利的不满以及对州权和个人自由的维护等。
亨利的政治声望始于1765年,那时他还是弗吉尼亚州议会的年轻议员,当时英国议会通过了《印花税法案》,要求对所有印刷品征税。亨利认为这是英国对殖民地自治的直接威胁,因此起草了一系列决议,这些决议被统称为弗吉尼亚印花税法。决议宣布殖民地拥有自行征税的专属权利。在议会辩论期间,亨利发表了令人震惊的演讲,他将乔治三世国王(King George III)与尤利乌斯·凯撒(Julius Caesar)相提并论,并警告暴君的结局悲惨,虽然当时许多议会成员认为这些言论是叛国行为,但他的言辞也引起了许多殖民地民众的共鸣,点燃了更广泛的抗议运动,最终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
亨利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举动是他于1775年3月23日在弗吉尼亚州里士满(Richmond)圣约翰教堂(St.John’s Church)发表的演讲。面对英国日益增多的军事行动和殖民地的犹豫不决,亨利呼吁民众武装起来,准备战争。他那句激动人心的演说词:“我不知道其他人会采取什么行动;但就我而言,不自由,毋宁死!”成为流传百世的格言。亨利的演讲推动了弗吉尼亚制宪会议采取军事行动,是英属北美殖民地从抗议向公开革命的转折点。亨利的演讲强调了自由值得牺牲的信念,这场演讲至今仍是美国价值观最具标志性的表达之一。
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亨利先后担任了6届弗吉尼亚州长,他在州长任期内为大陆军提供补给以及处理内部政治分歧,确保了弗吉尼亚州成为独立战争的坚强支柱。亨利在担任州长期间还支持了乔治·克拉克(George Rogers Clark)远征西北领地的壮举,此次远征在确保美国对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土地的主权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不仅拓展了疆域,也展现了亨利的战略远见。
亨利为后人留下的重要遗产还包括他对1787年制宪会议提出的宪法法案深表怀疑,他担心新的联邦政府权力过大而侵蚀革命时期来之不易的自由。在1788年弗吉尼亚州批准宪法的大会上,亨利发表了一系列充满激情的演讲,批评宪法缺乏权利法案,并认为总统制可能会演变为君主制。虽然他最终未能阻止弗吉尼亚州批准宪法,但他的论点引发了全国性的辩论,并最终促成了1791年著名权利法案的通过。
美国建国后,亨利多次拒绝了包括参议院和最高法院在内的多项任命,但他对美国历史的影响十分深远,他帮助定义了身为美国人的意义:坚定的独立精神、致力于自由并且无畏地说出真相。
亨利还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他从父母及长辈那里继承了浓厚的宗教信仰,这是指导他一生行事为人的根基,他在去世前留下的最后遗言是“无论你是谁,请记住在你力所能及的地方践行美德,并鼓励他人效仿。”(Whoever thou art,remember this,and in thy Sphere,practice Virtue thyself,and encourage it in others.)(雾谷飞鸿Xiao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