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庭醫生

研究警告:超加工食品或正在“悄悄夺命”(美中報道)

根据一项涵盖24万多名参与者的最新分析,饮食中超加工食品比例越高,过早死亡的风险也随之上升。

“我们研究的是人在30岁到69岁之间,因为摄入更多超加工食品而过早死亡的风险,这一年龄段的死亡通常被视为‘过早’,”该研究的合著者、巴西圣保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公共卫生名誉教授卡洛斯·奥古斯托·蒙特罗(Carlos Augusto Monteiro)表示。

“我们的发现是:每当超加工食品在总热量中的占比增加10%,过早死亡的风险就会上升近3%。”蒙特罗说。他于2009年提出“超加工食品”这一概念,并开发了NOVA分类系统,将食品按加工程度分为四类。

NOVA系统中的第一类是未加工或仅经过最少加工的天然食品,如水果、蔬菜、肉类、牛奶和鸡蛋。第二类是烹饪用原料,例如盐、香草和食用油。第三类是加工食品,通常是第一类和第二类食品的结合,比如罐头食品和冷冻蔬菜等。

第四类则是超加工食品。根据蒙特罗的定义,超加工食品几乎不含或完全不含完整的天然食材,而是由“经过化学处理的廉价成分”制造而成,并常常添加“人工合成的添加剂,使其变得可食用、可口、甚至令人上瘾”。

“没有理由相信人类能够完全适应这些食品,”蒙特罗在2024年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的一篇社论中写道,“人体可能将这些食品视为无用甚至有害,因此可能会产生负面反应,进而损害身体机能——具体取决于个人的脆弱程度以及所摄入的超加工食品的数量。”

2024年2月的一项研究发现,有“强有力”的证据显示,摄入超加工食品较多的人,其死于心血管疾病以及患有常见心理障碍的风险高出50%。

研究还指出,摄入超加工食品可能使焦虑风险上升多达53%、肥胖风险增加55%、睡眠障碍风险提高41%、2型糖尿病风险升高40%、抑郁症或任何原因导致的早逝风险增加20%。

这项2月研究中将“较高摄入量”定义为每天多摄入一份,或超加工食品摄入量增加约10%。而2024年5月的另一项研究发现,即使在原本健康的饮食中加入10%的超加工食品,也可能增加认知功能衰退和中风的风险。2023年的一项研究还发现,每日饮食中超加工食品比例增加10%,可能与上消化道癌症的发病率升高有关。

据估计,美国食品供应中高达70%的食品属于超加工食品。波士顿塔夫茨大学营养流行病学与数据科学系副教授、系主任Fang Fang Zhang此前在接受CNN采访时表示:“美国儿童所摄取的热量中有三分之二来自超加工食品,而成年人饮食中大约有60%也是超加工食品。”张芳芳并未参与上述最新研究。(信息来源:CNN)

網友評論

10 條評論

所有評論
顯示更多評論

「美中報道」電子版

下載「美中報導」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