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庭醫生

警惕清潔劑中隱藏的“化骨水”!你家可能也有→(美中報道)

图源:新闻晨报

近日,一起危險化學品氫氟酸致死事故將氫氟酸推向公眾視野。

9月9日,浙江杭州的塗女士外出時,不慎踩中廢棄的化學品氫氟酸,當場便無法行走。塗女士送醫後被確診氫氟酸中毒,相繼出現心臟衰竭、呼吸停跳等危重症狀,最終不幸離世。目前,涉案人員已被控制,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氫氟酸等危險的化學品看似離我們很遙遠,其實就“隱藏”在日常生活中。怎樣防範風險?一旦接觸到危險的化學品,如何進行院前急救?

生活中常見這些清潔劑或含“化骨水”

氫氟酸是氟化氫(HF)的水溶液,是一種危險的高毒性化學品。根據《化學品分類和標籤規範》,氫氟酸屬於“急性毒性”危害級別中的類別1,即毒性最高,皮膚接觸會致命。

氫氟酸聽起來有點陌生,但由於它能溶解氧化物,所以不少人家中常備的清潔劑裏都會添加這種成分,比如玻璃清洗劑、瓷磚清潔劑、“三無”清潔劑等,會添加氫氟酸,來增強去汙效果。

武漢市第三醫院皮膚創面修復中心醫生曾靜表示,自己接診的氫氟酸灼傷病患也並不少。

今年1月3日,福建泉州的鐘先生在清理陶瓷上的陶瓷花紙時,雖然已戴上兩層工業布手套,並用棉簽蘸取氫氟酸,但因未使用專業的橡膠手套,且蘸取量較大,氫氟酸滲透進了布手套,造成手指灼傷。

注意家中化學品的隱形風險

除了氫氟酸,生活中的這些化學品也暗藏風險,你家可能也有:

打火機

打火機所使用的燃料都是可燃性氣體,經加壓後充入封閉氣箱,一旦受熱就會迅速膨脹,極易點燃、爆炸。

·️使用注意:高溫天,不要將打火機放在車內,也不要放在陽光直射的地方,最好存放在陰涼處,以防受熱爆炸;不要讓打火機受到擠壓和撞擊。

酒精

酒精蒸氣與空氣混合可能引起爆炸,遇明火、高熱也能引起燃燒爆炸。

·️使用注意:家中的酒精,一定要存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要遠離火種、熱源,避免陽光直射;使用酒精消毒時,應避開火源。

殺蟲劑

殺蟲劑內的丙烷、丁烷成分與空氣混合後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火花或高溫易爆炸。噴霧殺蟲劑瓶內有壓力,外力撞擊或摩擦起熱也易引發爆炸。

·使用注意:避開明火,儲存時遠離高溫和暴曬;避免與電蚊拍一起使用。

含氯消毒劑

含氯消毒劑(如84消毒液、漂白粉)用於日常消毒和衣物漂白,過量吸入損傷呼吸道,與酸性物質混合會產生有毒氯氣,導致化學性肺炎甚至窒息。

·️使用注意:按照使用說明稀釋使用;避免與酸性物質(如潔廁靈等)一起混合使用。

管道疏通劑

強酸強鹼類化學品(硫酸、鹽酸、氫氧化鈉)存在於潔廁靈、管道疏通劑中,具有強腐蝕性,可致皮膚灼傷、組織壞死及呼吸道損傷。

·️使用注意:佩戴護目鏡、手套、口罩、面罩,穿防護服,盡可能避免皮膚和黏膜暴露;管道疏通劑成分不一,不可混合使用;使用過程中切勿湊近觀察。

外出時注意識別危險貨物運輸車

外出時,經常能看見危險貨物運輸車輛,車型通常為罐車和廂式貨車兩種,車輛的醒目位置都有“危險品”標識。

駕駛人若在路上遇到這些車輛,應注意以下幾點:

保持車距,減速慢行,避免追尾;

超車前打好轉向燈示意超車,並與其保持安全的橫向間距;

若暫時無法超車,應留意其運輸的危化品種類,一旦出現意外,能立即有針對性的自救;

停車休息時,不要在危化品車輛旁長時間逗留,更不要在車輛附近吸煙。

一旦接觸化學品如何進行院前急救?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燒傷整形科主任醫師李孝建建議,無論接觸哪種危險化學品,都可遵循“先自救、快就醫、講清楚”的原則,最大限度降低傷害。

若皮膚接觸到化學品:應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物、鞋襪、手套等,避免化學品持續作用。用大量流水沖洗接觸部位,沖洗時間至少15分鐘,沖洗後立即就醫;

若化學品為粉末狀:應先輕掃粉末再沖洗,避免摩擦加重損傷;

若吸入化學品氣體:要立即脫離污染環境,轉移至通風良好處。若出現咳嗽、呼吸困難、頭暈等症狀,應立即坐下或躺下,避免劇烈活動,及時就醫;

若誤食化學品:切勿強行催吐或自行隨意進食飲水,應儘快就醫。

就醫時,盡可能說明接觸的化學品名稱、濃度、接觸途徑(皮膚、眼部、吸入、誤食)、接觸時間以及已採取的自救措施,以便醫生快速制定救治方案,為搶救贏得時間。

重要提醒:危化品並非只存在於化工廠、實驗室,日常用品中也有潛在危險源,務必提高警惕,掌握正確的急救知識。(中國經濟網)

網友評論

10 條評論

所有評論
顯示更多評論

「美中報道」電子版

下載「美中報導」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