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严了!跨境汇款新规!超1000美元需查身份! 包括微信支付宝!(美中報道)
近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等三部门联合起草了《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并于8月4日~9月3日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对于海外华人有什么影响呢?
具体到操作层面,比如银行,以后现金汇款要是一次性超过5万人民币,或者1万美元,就得做客户尽职调查了,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留存客户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的复印件或者影印件。
此次征求意见稿不限于银行,还明确包含六大类金融机构,如证券、信托、小贷、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尤其首次将“非银行支付机构”单独列出,意味着微信、支付宝等支付平台亦需履行反洗钱义务。
即便交易金额未达标,只要怀疑存在洗钱或恐怖融资风险,金融机构就应展开尽职调查。这体现了“苍蝇老虎一起打”的监管态度。
针对跨境汇兑业务,《办法》要求金融机构完整传递汇款人信息,对单笔超5000元人民币或者1000美元的境外汇款必须核实客户身份。
同时建立"黑名单"响应机制,要求金融机构即时对反洗钱特别预防名单主体采取管控措施。
新规还规定:金融机构不得为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服务或者与其进行交易,不得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或者假名账户,不得为冒用他人身份的客户开立账户。
当发现客户涉嫌洗钱的,无论汇出资金金额大小,金融机构都应当采取合理措施核实汇款人身份。
划重点!不能给身份不明的客户服务,不能开匿名、假名账户,更不准跟境外空壳银行合作。跨境汇款也有新规,单笔超过5000元人民币或者1000美元,就得核实汇款人身份;要是看着像有洗钱嫌疑,不管多少钱都得查,这“零容忍”态度很明确。
而且,业务存续期间还得动态评估客户风险,高风险客户要加强尽调,等于给金融机构装了个“动态监控雷达”。
截至目前,《办法》仍在征求意见阶段,能否真正施行尚未可知。不过征求意见稿同时指出,拟将自施行之日起同步废止之前的相关文件。(一亩三分地)